<!--go-->
第四百六十四章画册(第1/1页)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不肯轻易把“文正”谥号赐给大臣的,可以说是极端“吝啬”。
唐朝时“文贞”是评价大臣最高等级的谥号,近三百年时间,只有五个人能得到这个谥号,魏征是第一个。
宋朝共有九人得到“文正”谥号,其中包括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相对于其极度繁荣的文化盛世,也是少得可怜。
明朝文官集团那么强大,最后也只有四个人得到“文正”谥号。
反倒是元朝,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也有四人获封。
清朝则有八人,不过那是从乾隆时期才开始的,基本都是给归顺清廷的汉人,而且几乎都要进翰林院,做过帝师。
所以,在后世看来,谥号未必就是最公正的历史评价,但也表明了在当时,他们极受皇帝恩宠、受大臣拥戴、声望极高。
像清朝,获赐谥号的人中,现在叫的出名的也就曾国藩、孙家鼐、李鸿藻。
而搅动晚清风云的李鸿章,得到的谥号是“文忠”,比文正低了一级。
“说起来,晚清还有一个叫李鸿宾的人,也是大官。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气数尽了,找几个名字寓意好的人来坐镇,以为这样就能鸿运当头?”
有人调笑道。
“那如果现在拍下来,转手出去岂不是赚上一笔?”许多人了解一番,开始蠢蠢欲动。
“你以为那么好转手出去啊?李鸿藻也只是受部分人推崇而已,哪里那么容易卖出去?基本只有那种真正学识渊博的文人,才对他有兴趣,还要舍得花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baimal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