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达拉斯牛仔的进攻组正在球场之上展开攻击,坐在场下的陆恪正在和基普-克莱斯特、克雷格-罗曼进行战术的商量和安排。
本质来说,牛仔队的防守战术并不复杂,仅仅只是改变侧重点,集中防守四分卫的传球武器罢了。
但,对于每一位四分卫来说,如何撕裂防守、如何布置战术、如何完成传球,这本来就是一场与防守组的博弈和对峙。
现在,牛仔队选择了简单粗暴的防守方式,却行之有效,遏制住了陆恪的传球攻势;那么,陆恪将如何应对呢?
如果陆恪自己可以持球跑动的话,牛仔队的防守战术顿时就会手忙脚乱;但问题就在于,陆恪的身体对抗能力、持球移动能力都是短板。一旦陆恪开始持球跑动,线卫的强有力擒抱,冲击和惯性的力度都更加强悍,陆恪就将陷入受伤的危机。
毕竟,四分卫的身体可没有跑卫那么强壮。更何况还是陆恪这小身板呢?
这一次,旧金山49人的防守组没有放松警惕,在牛仔队半场的四十六码线位置,将罗莫阻挡了下来,迫使牛仔队选择弃踢。随后,陆恪再次披挂上阵。
牛仔队再次摆出了密集防守的阵型,陆恪蛊惑性地放弃了手枪阵型和散弹枪阵型,选择了联盟另外一个常见的“I”阵型。
“I”阵型最初的模型,因为和字母“I”一模一样而得名,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四分卫站在中锋的身后,贴身站立;四分卫身后则分别是一名全卫、一名半卫,呈现一条直线,每个人之间的间距约莫是三码左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baimal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