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复社的实力是很强的。
在崇祯年间,复社下面有三千多人,而且大多数是读书人。
这些人在地方上颇有名望。
也不是说读书人不行。
太平的时候,国家肯定是需要读书人来治理的。
但问题就在于,明朝末年,读书人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大环境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例如后人吹嘘的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些。
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可能很多人是反感鞑清的无能,所以才吹。
但吹得有点过头了。
国家政治层面,不是一句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就能解释的。
中国古代的上层意识形态,到了明末,已经进入到一个僵硬的死局。
汉唐这样的强盛王朝都有和亲。
和亲是政治手段,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平稳,赢取时间。
所谓的骨气,在政治层面毫无意义,并且还会坏事。
例如崇祯年间好几次皇太极想议和,朝堂上的人却碍于天朝面子,或者说服自己让自己表现得有骨气,打死不承认大明朝不是建奴的对手。
这种事情,换做汉唐,就乖乖承认现在不是对手了,好好议和吧,猥琐发育吧。
这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对抗非朝堂独有,民间的读书人也非常常见。
例如此时此刻,复社的这帮人都觉得自己铁骨铮铮,敢于对抗暴政。
实际上呢?
他们连朝廷的新政都没有去了解过,听风就是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baimal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