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函谷关。
易守难攻,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战国秦时的函谷关,大致方位相当于后世灵宝以北十五里处的稠桑原上,其北面紧挨着黄河,具体位置是在稠桑原的一条裂缝中,东面是弘农河,西面是函谷道。
稠桑原,顾名思议,就是大树林立的高塬台地,四周峭壁陡立,军队想要翻越容易迷失在茫茫台地林海之中。
按史籍记载,函谷道长十五公里,绝岸壁立,宽不过数米,“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
秦函谷关在汉武帝时期被废,武帝刘彻把函谷关东移三百余里,到了北崤道上,相当于后世新安县的位置。
这下一移,函谷关的重要性大降,因为西汉的函谷关只能挡住北崤道,即便被挡住了,还可以从宜阳的南崤道通行。
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新莽末年,赤眉军进军关中,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就是绕过了汉函谷关,直接从宜阳的南崤道绕了过去。当时由于秦旧函谷关荒废,赤眉军轻轻松松的便攻入了关中,王莽政权于是灭亡。
这么来看,汉武大帝这么一移,函谷关成了一座废关,新汉无甚用处,旧关直接荒废,要不是当时汉王朝国力强盛,匈奴被打的抱头逃窜,刘彻这一下,肯定要被口诛笔伐上千年。
东汉期间,刘彻建的函谷新关,因军事上价值太低被弃,秦函谷关又重新启用,但此时函谷关一带的地形地貌已经大不一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baimal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