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一盘棋的时代,科学家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一枚螺丝钉。
有些时候是重要的螺丝钉,有些时候是强行拧上去的螺丝钉。
后世由学者自己申请项目,拨款单位只管批准与否,最后用同行评议的模式判断成果,是8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开始施行的,但要到全面施行,那还得小十年的时间呢。
而在此之前,真正拥有科研自由的学者是极少数的。
当然,任何学者的科研自由都是相对的。例如正打的如火如荼的两伊战争,如果一方突然祭出超牛的生物武器,甚至基因武器,那杨锐是否需要配合做相关的研究跟进,就是国家层面的考量了,并没有多少任性的空间。
邓稼先最终成为中国核武器的总设计师,也是出于各方面考量的。他的学术能力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低调的性格,单纯的背景,适合的年龄等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杨锐的实验室,以前做的项目,要说重要也是重要的,但时效性终究差一些。所谓的改变世界,有的项目在完成的那一刹那,就改变世界了,比如原子弹,比如飞机,比如互联网,但有的项目,虽然也会改变世界,却只能说是润物细无声似的,比如钾离子通道的研究,它会在接下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挽救百万人的生命,并进一步的在未来五十年乃至百年间,以更新的技术模式,挽救上千万人的生命,可要说它改变世界,还显的不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baimal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