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65

热门小说推荐

接拆开来看,发现里面写信的落款是那个郭爱华针线盒里藏着地址的李光明,当即愤怒的把信撕了个粉碎。

高考成绩也终于下来了,金威榜上有名,考上了省城师范大学,赵健却名落孙山。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赵健虽然拿到了高考名额,本人却是个看书就头疼的主,复习读书一点都不自觉,全靠金威拉扯,袁洪斌督促。

大家祝贺过金威,金威就收拾行李回城准备去大学入学了。

高越冬和陶辉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两人一起考上了心仪的水利大学,要去外省读书。李光明准备了礼物去华山村给高越冬和陶辉庆祝,隔天又送走了他们。

附近其他村里也有知识青年考上大学回城的消息陆续传出,在刘玉婷死后就变得压抑的气氛开始浮躁起来,人人都动了心思,想要早点回到城市里去。

赵健率先给家里写信报告自己虽然高考失利,但还是很想家的,希望能早日回家。过了几个月,赵健和袁洪斌就接到了调他们回城工作的调令,二人也就收拾东西和住在一起的知青们道别,回去了省城。

男知青的屋子里如今只剩下了李光明、徐立、张建军三人孤零零的过日子,他们终于体会到为什么郭爱华走后薛咏梅总爱往男知青这边跑,说这边热闹看着有人气了。

徐立张建军每隔几天就要给家里写信,等不到邮递员来村里取信就自己走老远的山路跑去县城寄,根本不顾知青们还有地里的农活要干。

李光明看着早先家里寄来的信发呆。

那是在高越冬回城后没多久,李大志和王桂香写给李光明的,信里说:他们听高越冬讲丁家屯出了事情,有个女知青去世了,现在陆续有知识青年被厂里招工回城工作,李大志和王桂香老两口就想着也去厂办跑跑,早点把李光明调回去。

李光明当时并没有同意,虽然他也很想回城,却又怕父母为了自己回城的事情欠别人人情。

李光明悔恨的想:当时他李光明报名上山下乡,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丁家屯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怎么就没有想到家中的父母呢?

不可否认,刘玉婷的死给知青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一夜之间让他们长大成熟了很多。

李春峰也问李光明:“光明你还犹豫什么呢?你家里都在机械厂,要把你招工调回去一点都不难。”

李光明反问李春峰:“那春峰你和魏玲咋不回城?我看你两一点行动都没有。”

李春峰叹气:“我两已经结婚了,算是扎根农村,要回去太难了。幸亏你和郭爱华当年没一冲动就在这边把婚结了,我和魏玲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应该等着回城了再结婚。你要能回去就早点想办法回去,别想着再等几年,郭爱华家里能让她一直等你吗?”

李光明想到前阵子用魏玲的名义给郭爱华写信,郭爱华也一直没有回信。心里开始担忧起来,最终李光明还是写信给李大志王桂香,担忧地问他们把自己调回去得欠多少人情?

李大志王桂香看到李光明的信,一看他信里的问题就知道儿子回心转意想要回城了。

两人一边开开心心写信给李光明说:像李光明这样去插队的职工子弟,厂里每年都要往回调一批,再加上李光明是双职工独生子,当年要不是自己闹着要去根本就不会让他去。这样的情况要调李光明回来,王桂香去卤点大肘子在厂里领导们来食堂吃小灶的时候端上去说说就行了,并不用专门去跑人情走关系。

一边王桂香真去卤了几个大肘子,又拿出真本事做了些精细点心,配上几瓶高粱酒,由隔壁冯嫚儿陪着她晚上摸黑去几个厂领导和劳资科的头头家里转了一圈,招李光明回城工作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光明就这样同时收到了家里的信和厂里调他回城工作的通知。李光明被父母做事的效率弄得哭笑不得,可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子心切。他定下心,带着厂里的通知去大队找丁长生办了手续,在徐立张建军羡慕的眼神中带着自己的行李踏上归途。

临走前,李光明再次借用魏玲的名义给郭爱华写信,告诉郭爱华自己即将回城,如果要给他回信,就寄到自己家里。

等收到郭爱华的回信,再跟家里讲明情况,就可以去天河市把郭爱华娶回家了,李光明乐观的想着。

这会郭春生已经出院了,郭爱华走后厂里又派了人去帮吴兰花照料郭春生,并没有让郭春生因为吴兰花太忙碌而缺少照顾。所以郭春生虽然还是有些痴呆,但已经可以被人扶着坐起来喂饭吃了,还能磕磕巴巴的讲两句傻话,恢复的算是相当不错。

郭爱民也可以一瘸一拐的走两步路,厂里给他调了岗位,换了个轻省的活给他。可惜郭爱民并没有因为被打瘸了腿长记性,他依然整天游手好闲,同伙邹志刚成了傻子没法子再和他一起兴风作浪,他转头就和另外一群混混玩在了一起。

吴兰花每天在厂里干完活,回家还要伺候郭春生郭爱民爷俩,累得精疲力尽,只能咒骂逃走的郭爱华来解乏。郭爱华刚跑的时候她还去厂办催厂办再派人帮她去郭爱华插队的地方找找,可是厂办的人早知道吴兰花怎么对待郭爱华,郭爱华邹春娟逃走的路费还是他们给凑的呢,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