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吏看的清,真是愧对你们这一身官服。今日的事我也懒得继续和你们追究了。现在,你们把这些饭菜全都给我收起来。吴大人,今夜就委屈你亲自将这些饭菜分给外面的百姓吃。今夜若是分不完,你也就不必睡了。”
吴达没想到这件事这么轻易地就解决了,自然满口答应了。
可是当他拿着饭食站在外面,却没有一个人敢上来领时,他才惊觉,他想的太简单了。
他的恶名在外,谁敢来拿。再加上也不知道谁将苏誉的那番话传了出去,许多人都跑来看热闹,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来拿。
就那样,吴达对着一堆吃的,一直站到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他还没送出任何饭菜。
当然那是后话。
这边苏誉在县丞府中发了一通火,就直接回了驿站。结果回到驿站的他,又看到了房里放满了昂贵的华饰之物,差一点就砸了那些东西。
好在苏皖拦住了他,苏誉想了想,也觉得这样太浪费,就吩咐了一句,明日将那些东西都拿出去拍卖。
吴达得到这个消息时,虽然心里在滴血,但是什么话都不敢说。
这次的下马威,他算是得到了教训。
驿站里,苏皖已经回了自己的厢房,那边苏誉房里的灯火依然亮着。
那个大胆回话的小吏被苏誉带回了驿站,两人也不知在房里说着什么。
直到第二日晨起,苏皖才知道,苏誉昨夜一晚没睡,今晨又直接去了县衙。
苏皖照旧如昨日一般出了驿站,不过今日她不是去逛街道,而是去了城墙上。
苏皖站在高大的城墙上,看着远方的土地和丛林,也不知在想什么。
突然,她指向一个方向,“那边是叛军待的的地方吗?”
旁边的守卫兵看了一眼,应道:“会姑娘,是的。姑娘若是出城,一定要记着避开那个方向。如今城外危险重重,姑娘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了。”
苏皖淡淡地应了一声,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士兵们一如既往地巡逻着,突然,城楼下的一阵嘈杂声引起了苏皖的注意。
她往下看去,只见守卫兵们正拦着城门不让一对母子进来。
那母亲护着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着。那孩子缩在自己母亲怀里,小小的一个,看起来应该是饿的很久了,脸都有点脱相。
苏皖皱了皱眉头,问道:“下面是怎么回事?”
守卫兵连看一眼都没有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回道:“大概又是来求收留的流民吧。外面闹饥荒又闹战争,他们都想求一个躲避的地方。可是县丞大人早就下令了,不准再收留流民。他们求得再久又如何,没有用的。”
没有用的。
守卫兵像是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苏皖却能够听出他的无奈。
“不准再收留,你的意思是原先收留过的?”苏皖抓住了字眼,问道。
“是,刚刚出事那会儿,流民都往这边赶。吴大人起初都让他们进来呢。可是到了后来,流民闹事,吴大人就让人把城门守住了。”
流民闹事?苏皖可不信。
“为什么会闹事?”
那守卫兵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流民们没吃的,吴大人他们却……所以,流民们就看不过眼,心中有气,就闹到了吴大人的府上。”
苏皖冷笑一声,不再说什么。
她再往下看去,只见刚才的那对母子已经被赶到了一旁,缩在城墙的一边,看样子是走不动了。
苏皖刚走下去,那边的守卫似乎还要将她们赶远点。
“住手。”苏皖喝住。
守卫兵识得苏皖,赶忙就退到了一旁。
苏皖将母子俩扶了起来,柔声说道:“来,起来,你们跟我进去。”
守卫兵们一听,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大着胆子说道:“苏姑娘,吴大人下了命令,流民不可进内。苏姑娘这样会让我们为难的。”
“是吗,”苏皖扶着那对母子,淡淡地看了一眼那个守卫,“如果我非要为难呢?”
守卫们面面相觑,也都不敢再说话了。
昨夜的事已经在邹城传遍了,面前这位是丞相大人的姑娘,他们可不敢得罪。
苏皖见他们也不再阻拦,直接扶着母子俩就进去了。
孩子应该是饿狠了,看见吃的就想要狼吞虎咽地吃,苏皖及时阻止了他。
那孩子见苏皖不让他吃,以为苏皖不高兴了,不想让他吃了,低下头,缩在那儿什么都不说。
苏皖顿觉心疼,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不是不让你吃,只是你饿地太久了,不能吃得太快。你答应姐姐,慢点吃,姐姐就让你吃,好不好?”
那孩子抬头怯生生地看了一眼苏皖,乖巧地点点头。
苏皖再让他吃时,他果真吃得很慢。
苏皖对着孩子的母亲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听话的小孩子,看着就让人喜欢。”